以综合性区域保护更新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发展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改造是一场政府与居民同心同行的温暖实践,更是一次让老街区焕发新生的双向奔赴。一年来,特克斯县人民政府深耕历史文脉,从挨家挨户的需求调研到量身定制的保护规划,从管网改造的“里子工程”到风貌修复的“面子提升”,每一步都凝聚着守护文化根脉的初心;而世代居住于此的各族居民,则以主动参与、建言献策的热情,让古老街区在传承中融入生活温度。这场跨越时光的“对话”,让历史文化街区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生长出宜居新貌。
一、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情况
博斯坦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特克斯历史城区南部,历史城区十字主轴线离街以西,历史城区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东侧与离街历史文化街区毗邻,是历史城区内四十个街坊之一。博斯坦街历史文化街区面积为11.73公顷,街区内有126户,常住人口370人,街区内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回族、蒙古族、汉族等多个民族长期居于此地。街区空间格局、肌理和风貌反映特克斯80-90年代政府统一规划居住区的典型特色,是八卦城柯尔克孜族居民最早居住地,也是民族民俗、饮食文化传承地,多民族居民互嵌居住,反映了特克斯兼容并蓄、多元聚合的独特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
二、项目实施情况
特克斯博斯坦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提升项目范围位于博斯坦街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2024年7月25日,成功申请国家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2024年8月28日,下达资金8000万元,完成支付6000万元,资金支付率达75%。截至目前,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历史建筑5栋、传统风貌建筑34栋,开展建筑立面风貌整治3133.7米,还原木构廊檐、土坯墙体等特色元素;周边环境配套改善(绿化、停车位)14250平方米,基础设施改善(供排水、电力等地下管网敷设)20500米,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升(街区内活动中心、展览馆等)897.54平方米;完成博斯坦街区电力管线敷设、电力分接箱基础砌筑、强弱电穿线、巷道内照明设施电路套管的铺设、路灯安装、花池砌筑、路面铺装等工作,线杆拆除完成70%,巷道主要出入口等节点打造完成80%;对9处居民院落进行活化利用,增加社区活动中心1处、打造哈萨克谚语非遗传习所、冬不拉、打馕店等保护传承展示院落8处,培育非遗体验、特色文创等业态;对街区空间进行织补,增加运动场地、儿童活动场地和口袋公园。
三、经验做法
(一)保护历史建筑本体及其院落环境空间格局。对5处历史建筑结构加固,增加设备设施,门窗修缮、墙面修复、更换破损瓦片,严格保持建筑间距及高度比,严禁新建建筑超过正房高度,维持传统建筑比例关系,结合历史建筑对建筑院落空间进行历史性修复,恢复原有的院落格局等;对多处传统风貌建筑院落空间进行合理化改造与街巷空间联动;针对砖木建筑,使用与原材成分匹配材料(当地黄砖等)填补风化缺损。
(二)采用“一街一韵、一院一策”开展风貌整治。以提升街道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带动原住户院落自我更新,激发街区院落内在文化潜力。通过增加旅游公厕、消防水池、综合管网、强弱电管线入地、夜间照明等设施,增加小型公共空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舒适的生活旅游环境;通过拆除违章搭建、修复破损外立面、规范建筑色彩及门窗样式,种植本地适生的乔木、灌木和花卉、搭配景观花架等小品,增添院落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打通部分院落空间形成串联街巷空间的小通道,并绘制传统文化彩绘装饰和非遗文化体验,实现可感知、可触摸的历史文化街区。
(三)开展特色活动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对街区内公共空间进行了织补,新增多个非遗工坊、口袋公园、演艺广场等公共空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民俗展览、非遗技艺表演等,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提升了城市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影响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街巷改造前 街巷改造后 博斯坦街区八卦红公社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